近日配查信配资,宁阳县一院心内二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许茜通过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置入术为一名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解决了输液难题。该技术的开展,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输液并发症,为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案例分享
家住宁阳的王女士因胸闷、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接受系统化住院治疗,但是由于她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再加上有高渗性药物输入,对外周静脉刺激及损伤较大,导致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难以进行,严重影响到治疗。
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难度极高,若多次穿刺失败不仅让患者承受更多痛苦,还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从目前情况来看,尽快建立一条安全、稳定的静脉通路,对治疗尤为重要!
心内二科护理团队没有被困难吓倒,毅然选择迎接挑战。心内二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许茜与家属沟通后,建议行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置入术来解决输液难题。
经家属同意后,许茜在超声引导下,凭借精湛的技术,精准避开水肿组织和脆弱血管,顺利完成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整个过程用时短、创伤小,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引发的并发症和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导管尖端位置理想,输液过程顺畅,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置管后,王女士手臂活动自由,疼痛感明显减轻,身体逐渐康复。她和家人对心内二科护理团队连连称赞。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满足了患者多层次的医疗需求,为患者治疗和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科普时间—带你了解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置入术
中长导管
中长导管长度 20-30cm,经超声引导穿刺后置于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等深部,可保留 7-30 天,避免反复穿刺,降低药物外渗和血栓风险,尤其适合肿瘤化疗、中长期抗生素治疗患者、反复穿刺失败的患者。中长导管介于普通留置针和 PICC 中间的选择,可减少中心静脉置管过度使用,降低医疗成本,也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活动更自由。
适应症
1、输液治疗时间预期1-4周者;
2、外周静脉通路条件差的患者;
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
优 势
1、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
2、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3、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简单安全,发症少;
4、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5、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和渗液造成的组织损伤的发生。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配查信配资,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